酉时: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具体是什么时间,这个是怎么算的?
发布者:八字配对 发布时间:2021-01-09
子时 ( 23时至01时)酉时、丑时 ( 01时至03时)、寅时 ( 03时至05时)卯时 ( 05时至07时)、辰时 ( 07时至09时)、巳时 ( 09 时至11时)午时 ( 11时至13时)、未时 ( 13时至15时)、申时 ( 15时至17时)酉时 ( 17时至19时)、戌时 ( 19时至21时)、亥时 ( 21时至23时)在中国古代,人们用“铜壶滴漏”的方法计时,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。刻———古代用漏壶计时。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。播水壶分二至四层,均有小孔,可滴水,最后流入受水壶,受水壶里有立箭,箭上刻分100刻,箭随蓄水逐渐上升,露出刻数,以显示时间。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,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。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.4分钟。所以“午时三刻”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时 43.2分刻制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,又划为九十六刻。一刻约15分钟。扩展资料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、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,比如鸡鸣、平旦、朝食、日中、人定等,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,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。比如,给甲乙两字配上木(4:48-9:36)、给丙丁两字配上火(9:36-14:24)、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(14:24-19:12)、给庚辛两字配上金(19:12-24:00)、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(0:00-4:48)。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。这是古代的计时方法。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,对应十二生肖,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。从子时开始。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点到凌晨一点。丑时,凌晨一点到三点。寅时,凌晨三点到五点。卯时,早上五点到七点。辰时,七点到九点巳时,九点到十一点午时,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时,下午一点到三点申时,下午三点到五点酉时,下午五点到七点戌时,晚上七点到九点亥时,晚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
- 上一篇:镇江历史,古代的镇江如何?
- 下一篇:没有了
- 搜索
-
- 热门t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