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;如何理解孔子概括《诗经》的“兴”,“观”,“群”?
发布者:八字配对 发布时间:2021-02-08
“兴观群怨”说主要是孔子针对《诗经》的社会功能而做出的解释观。所谓“兴”,就是指《诗经》可以引起人的联想;“观”指阅读诗经可以观照社会,观风俗盛衰,形成对社会的认识;“群”是指聚集起来,也就是同别人交朋友;“怨”即不满,指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。
“兴观群怨”说见于《论语阳货》篇,其全文如下观:
子曰:“小子,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;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观。”
在孔子看来观,《诗经》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一部“反映社会的镜子”,也是一本教材。孔子自己说过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,诗不仅是审美的,更是功用的。诗可以表现内心,更可以认识自然,甚至可以参与政治,与人辩论(《论语》中有不少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用《诗经》中的语句进行辩论的例子)
因此,理解儒家的文学观对于理解“兴观群怨”说是很有帮助的观。
请教“观”的由来?
是“照见”——当下的“觉”。
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 就是当下的反观,觉知、观照。“观”涵盖了“看”的方法。也就是“如实观照”。“如实观照”到什么了呢——“当体即空”。【观字的意义】1、《说文解字》中说,“观,谛视也。” 也就是说,很仔细地看。
2、《康熙字典》中,“观”字下,收录了这样的记载:“【易·观卦】大观在上,顺而巽,中正以观天下。【朱注】观者,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。”看来,观,还含有着堂堂正正地注视以及注视之时心怀景仰的意思。从上述可见,“观”字还真不是“看”字所能代替的!难怪佛经用“观”而非“看”,因为它表达了看的时候的一种心态:仔细,中正和景仰。【观字的由来】 1、简体的“观”字,从汉字的渊源看,是典型的会意字,分为“又”“见”,表明是一种反复查看,仔细查看的意思。2、繁体的“观”字,则是形声字,左侧“雚”为声旁,发音仍然为guàn,右侧“见”为形旁,表示“查看”之意
希望对你有帮助
- 上一篇:庚午:庚午年是公元几年?
- 下一篇:西方神话传说:西方神话传说
- 搜索
-
- 热门t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