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州文化有什么特征
发布者:八字配对 发布时间:2021-02-04
与历史上一般世家大族相比较,徽州文化世家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。
一是完整的宗族谱系。徽州的世家名族最重视修谱,“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,国无史不立,族无谱不传。”(绩溪《盘川王氏宗谱·凡例》)基于这种认识,他们视族谱为经典,把修谱看作是家族内部的一件盛事,至重至隆。每一族谱都包括了“始迁祖”以来的所有家庭成员,由源而流,本末一贯,形成了丰富徽州文化、完整的族谱系统。仅据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》所载,该馆馆藏427部族谱中,徽州世家的族谱就占了一半以上,殊为可观。
二是发达的教育事业。徽州士人普遍把培养子弟读书视为修身、齐家第一要紧的事情。“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,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”、“绵世泽莫如积德,振家声还是读书”,这些徽州古民居的楹联充分说明了对读书的重视和期望。徽州地区拥有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,除了官办的府学和县学,还有宗族或士绅们建立的私塾、社学、书院等各类学校。至于学校的教师,必择方正饱学之士,并为此而不惜资力。绩溪《金紫胡氏家谱》言其家“诲其子必千里求师”。于是科举发达,人才辈出。明清两代徽州府籍的进士人数仅次于苏州府,全国名列第二。许多世家名族往往科甲蝉联,朱紫盈门。如婺源坑头的潘珏一门有明一代就出了十多位进士,其中四位又官至尚书,故后人誉之为“一门九进士,六部四尚书”。
三是辉煌的学术成就。徽州士人进学修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谋求功名利禄的仕宦或营商,还在于能够自觉地以担当、传承和弘扬学术为己任。他们或利用书院、文会的组织研讨讲学,或潜心隐居著书立说,从而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著作,有力推动了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。这是徽州世家名族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表现。以清朝乾隆年间纂修的《四库全书》为例,这是整个封建社会学术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。该书收编著作总数3461种,其中徽州一府士人的著作就有197种,占收编著作总数的1/18,超过当时州府平均数的十多倍,也超过了大多数行省的著作数,成就辉煌。这些著作的内容几乎涉及到“四部”的所有领域,其中又以经部最多,子部次之,显示出了浓厚的学术特色。
徽州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?
徽州文化历史上的徽州(前称新安郡)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,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徽州文化、制度文化层面,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,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。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。
徽州文化内涵丰富,在各个层面、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。如新安理学、徽派朴学、新安医学、新安画派、徽派版画、徽派篆刻、徽剧、徽商、徽派建筑、徽州“四雕”、徽菜、徽州茶道、徽州方言,等等。在文化的其他领域,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,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,则如秋空繁星,不可胜数。
- 上一篇:上网可以干什么?
- 下一篇:没有了
- 搜索
-
- 热门tag